嶺大學生必須修讀通識教育、實用中文、實用英文和服務研習等科目。 此外,嶺大亦開辦修課式碩士、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課程,現時共有3400多名學生。 嶺南大學持續進修學院於2001年成立,簡稱“LIFE”,是嶺南大學其中一個附屬部門,為香港中五畢業生開設毅進計劃和文憑(副學士學位先修)課程,還有供公眾人士修讀的各項學歷或短期課程,亦與海外大學合辦學士學位課程。 總部設於嶺南大學新教學大樓,多個教學中心分別為屯門栢麗教育中心、荃灣百悅坊教育中心、尖沙咀華懋教育中心、尖沙咀中心教育中心、尖沙咀好時教育中心及柯士甸教育中心。 黃浩川博士祖籍廣東省江門市台山,是熱愛教育及社會公益事業之慈善家和企業家。 黃博士乃港粵著名殷商,除秉承父業外,更於1972年創立浩華有限公司。

嶺南大學

此外,嶺大亦開辦修課式碩士、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課程。 大學採取博雅教育的獨特教學方針,用以培養學生智慧和創造能力,務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全人。 嶺南大學共有3個學院(不包括研究生院及附屬持續進修學院)、16個學系、2個語文中心、2個學術部(科學及音樂),涵蓋人文學科、工商管理、社會科學及科學等範疇,當中包括15個榮譽學士主修課程。

嶺南大學: 嶺南LIFE畢業生分享《第三集:DSE集氣區》

每層皆設有一個茶水間,而每層亦有雪櫃、電視機及電話等供宿生使用。 黃浩川堂及伍絜宜堂鄰近富泰商場及巴士總站,方便快捷。 嶺南大學荷蒙黃浩川博士慷慨捐助嶺南大學發展經費,為誌義舉,於2012年,嶺南大學將本宿舍名為黃浩川堂。 忠信堂、逸民堂(Hostel C)位於南學生宿舍,於1997年2月22日落成並入伙,由忠信堂(長翼)及逸民堂(短翼)組成。 資訊科技服務中心早年校內曾設多個電腦室,包括位於主樓2樓、梁銶琚樓2樓、何善衡樓地下、2樓及3樓及黃玉蘭樓2樓。 4樓及新建的郭少明伉儷樓地下設24小時開放電腦室。

  • 嶺大校方回應指有關行動是基於校園風險管理,需要透過適當措施以消除隱患,以保障大學的整體利益。
  • 地下全層為學生服務中心;一樓設多間課室;二樓至三樓為社會科學部的教職員辦公處。
  • 為紀念林逸民先生對嶺南大學的貢獻,教以「逸民」為宿舍名稱。
  • 嶺南大學其後發表聲明,指何君堯就有關社會事件所發表的言論與嶺大完全無關。
  • 嶺大在2018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入選600強,嶺大於2018年QS亞洲大學排名位列100,嶺大與另外六間教資會資助院校(港大、中大、科大、城大、理大及浸大)同時登上QS世界大學排名及QS亞洲大學排名兩個綜合大學排名榜。

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學科小組):成功率達 47.4%,為八大院校之冠,亦高於各院校平均成功率的32.7%。 由嶺大商學院和研究生院共同合作推出的全新健康分析與管理理學碩士,結合醫療保健及管理的各種理論和方法,並引用不少數據分析及建模工具,助從業員解決專業問題。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嶺南大學的資訊。 嶺南大學 這裡並不是該院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把詳情請電郵到: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

嶺南大學: 香港長跑運動員專訪:「逆」要繼續跑

書院於開辦初期,同時提供四年制大專文憑課程及大學預科課程。 2021年12月24日清晨,嶺南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指位於梁銶琚樓外的「六四浮雕」圍封,之後由學校工程部人員拆除,並移至劉李婉嫻樓(LYH)LG層儲物室。 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 而學校保安更阻礙學生拍攝及抄下學生證編號,亦使用強光照向學生鏡頭。 而位於劉李婉嫻樓2樓學生會中庭牆身的民主女神噴漆畫像亦被灰色油漆掩蓋。 嶺大校方回應指有關行動是基於校園風險管理,需要透過適當措施以消除隱患,以保障大學的整體利益。

嶺南大學

大樓由AD+RG及AGC Design Ltd負責設計。 何善衡樓(HSH)何善衡樓於2012年前英文簡稱為「BU」。 2012年翻新前,地下、2樓及3樓曾設電腦室、1樓至3樓設有課室及商科系教職員辦公處。 綜合運動大樓(SP)運動大樓於1996年5月揭幕,大樓樓高3層,地面設籃球場(成龍體育館)、壁球室、活動室和更衣室連接至田家炳游泳池;一樓為主入口、設施管理處辦公處及健身室;二樓為網球場。 嶺大哲學系素來享負盛名,在美學、分析哲學等領域的學術成就被譽為亞洲最頂尖之一,其在QS學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02名,其論文影響力及引用率評分進入亞洲前三。 人文學及創意藝術:成功率達 100%,各院校平均成功率為47.8%。

嶺南大學: 嶺南LIFE畢業生分享《第一集:不一樣的校園生活》

嶺大現為世界博雅學府聯盟成員,並於2015年獲《福布斯》雜誌列為亞洲十大頂尖博雅學院之一。 嶺南大學誕生於1888年的廣州,曾於四十年代彙集了陳寅恪、容庚、王力等國寶級人文學者,是中國的文史學重鎮之一。 1952年,嶺大因中國教育政策轉變而解體,其後由嶺大校友會在香港復建,1999年正式復名為嶺南大學。

其餘範圍為兩間活動室、商店「心意社」及影印房;二樓為嶺南教職員會所、學生會會室及系會會室;三樓為林秀樑會議中心及2005年擴建工程後增設的多間活動室,主要作為ILP活動之用。 早年嶺南學院容許雙主修學科,如英文/社會學、英文/經濟學雙學士學位等,不過報讀人數一直偏少,而大部份的嶺南學生都是修讀商學課程。 香港專上教育院校包括有 10 所法定院校、9 嶺南大學 所認可專上學院、職業訓練局院校、及為數接近 20 所的一般專上院校。 7月27日,一批嶺大學生和校友響應網上號召,在嶺大校園內集會遊行,抗議元朗襲擊事件,並向校長鄭國漢遞交抗議信。

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 Lingnan University

共五代的林氏家族成員也在嶺南的紅灰精神下接受教育,對廣州嶺南大學和香港的嶺南大學也貢獻良多。 嶺南大學 為慶祝林氏祖業忠信置業有限公司成立七十週年,特以「忠信」為宿舍命名。 1993年,中文及工商管理榮譽文憑課程亦獲升格為學士學位課程。 「嶺南中學校董會」聯同「嶺南會所」及「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於1961年組成「嶺南教育擴展會」,負責研究發展嶺南教育,並於1966年正式成立「嶺南書院籌備委員會」,負責在港另行籌辦嶺南書院。

黃氏行政大樓(AD)大樓樓高3層,為行政部門的辦事處。 包括教務處、保安控制室、校董會議室、以至校長室等。

嶺南大學: 校友網絡

本科生需於畢業前完成「綜合學習課程(ILP)」的要求,即共75小時的綜合學習課程。 嶺南大學城市與治理碩士 –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專修科,教授學生城市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專業知識及實踐方法,集中探討社區可持續性和環保問題,包括氣候變化、可持續城市發展和社會平等等議題,培育學生所需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 「世界學堂計劃」是惠僑課外活動計劃的重點,早於2001年,惠僑配合教育改革建議開展該計劃,冀盼學生超越學科課程和考試的局限,擴闊眼界,體驗與別不同的學習經歷。 劉智鵬:歷史系教授,兼任嶺南大學華南及香港歷史研究所主任,曾任屯門區議會委任議員,2011年7月起曾出任屯門區議會副主席。 鄭樹森:人文學科特聘教授,曾任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教授及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現為台北印刻文學生活誌社長。 劉紹銘:榮休講座教授,前文學院院長,曾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及威斯康辛大學等,主要研究翻譯及比較文學,就讀臺大時與白先勇及李歐梵等創辦《現代文學》雜誌。

嶺南大學(嶺大)位於香港屯門虎地,青山公路嶺南段。 現校址於 1996 年建成遷入,前校址位於香港島司徒拔道。 及後,嶺大開辦了更多的學士學位課程,包括文化研究、當代英語語言文學、歷史、哲學、視覺研究及當代英語語言文學及教育。 嶺大共有 15 個學系,涵蓋人文學科、工商管理及社會科學等範疇,當中包括 10 個榮譽學士學位課程。 嶺大學生必須修讀通識教育、實用中文、實用英文等科目。

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

鄺龑子:前翻譯系教授(兼任中文系教授及哲學系客席教授),2014年度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傑出教學獎得主,著名學者、詩人及作家。 林護堂於1997年5月26日冠名,捐款人為林護紀念基金有限公司,以紀念前廣州嶺南大學校董林護先生,共五代的林氏家族成員也在嶺南的紅灰精神下接受教育,對廣州嶺南大學和香港的嶺南大學也貢獻良多,特以「林護」為宿舍命名。 現有館藏包括530,000多冊藏書、80,000多項多媒體資料、紙本期刊1,900多種,以及電子書946,000多本、電子期刊49,000多種及超過210個數據庫。 圖書館分別於2005年、2008年至2009年間,進行了多項的擴建翻新工程,包括一樓及二樓入口大堂進行簡單翻新工程、加設多部電腦、更換書架及三樓增建兩個大型研習室等,大大提升了圖書館的功能。

在清華大學的學術支持下,嶺南大學開辦了全球數字經濟與治理工商管理博士項目,致力為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人才提供博士水準的培訓,拓展國際視野。 逸民堂於1998年12月18日冠名,捐款人為李林建華夫人,宿舍命名是為紀念李林建華夫人的先父林逸民先生(林裘謀的兒子)。 林逸民先生肄業於廣州嶺南小學及中學,日後更於唐山交通大學、美國普渡大學及哈佛大學攻讀土木工程學位及城市建設文憑。 林逸民先生歷任廣州嶺南大學校董及美國嶺南基金會首位華人董事,更創辦了嶺南同學總會及出任首任會長,對嶺南紅灰教育及發展貢獻良多。 為紀念林逸民先生對嶺南大學的貢獻,教以「逸民」為宿舍名稱。 2017年9月,嶺南大學慶祝在香港復校五十週年,以「博雅教育.成就一生」為主題展開為期一年的慶祝活動。

嶺南大學: 廣州建校時期

黃浩川堂及伍絜宜堂則位於富泰邨附近,於2011年至2012年落成。 當中A至B座宿舍部份範圍於2012年已陸續進行翻新,包括擴大及翻新每層公用地方(Common Room)及翻新升降機,C座和D座類似的翻新也於2013年暑期完成。 1995年新校舍入伙時,學生宿舍正進行興建工程,宿生曾於掃管軍營暫住。 陳德泰大會堂大會堂於1999年落成,可容納1,031位觀眾;其外觀設計局部仿傚中國銀行大廈基座。

嶺南大學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