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位於大帽山以南,東南面向藍巴勒海峽,為青衣島對岸,後借用作鄰近地方的名字。 1950年代,荃灣面積約0.5平方公里(只計荃灣市中心)。 當時荃灣西部(柴灣角至木棉下一帶)的海岸線是在青山公路,而東部(木棉下至鹹田一帶)的海岸線則約在沙咀道。 填海之前,荃灣有一個海角名,名為沙咀,海壩村舊址、鱟地坊、大屋圍、部分福來邨也是在此海角之上。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開辦新界專線小巴第84號路線 (荃灣荃威花園 至 荃灣眾安街)〉[交通通告],2014年12月23日。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共需使用5輛小巴提供服務。

  • 根據規劃署之法定圖則,「荃灣」廣義上由東面的和宜合道近梨木樹邨起,西伸至油柑頭一帶,而汀九以西至青龍頭一帶則為荃灣西地區,而兩者同屬十八區行政區之中的荃灣區。
  • 最後該路線由冠升投資有限公司投得,編號為「84」,取道與停辦的私家小巴大致相同的路線往返荃威花園與荃灣市中心。
  • 主要街道包括沙咀道(荃灣市中心段)、青山公路 – 荃灣段(荃灣市中心段)、西樓角路(荃灣市中心段)、德士古道(荃灣市中心段)、大河道(荃灣市中心段)。
  • 這條歷史悠久的私家小巴路線停辦,導致荃威花園居民被逼乘搭九巴39A、39M線,或步行往荃灣中心乘搭專綫小巴95或95M線往返荃灣市中心,令該等路線負荷加劇,成為該屋苑居民不滿交通不便的導火線,多個黨派的區議員及立法會議員亦紛紛要求當局開辦替代該居民小巴線的交通服務。
  • 新市鎮的範圍位於荃灣區及葵青區,包括荃灣、葵涌、青衣島。
  • 渠務署發言人回覆指,荃灣區四個旱季截流器工程(即將目前4條排水道污水接駁至污水處理廠)的工務工程項目已獲撥款進行勘測及設計,在聘請顧問、勘測及設計完成後,已於2015年底開展工程。
  • 关于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個區及荃灣新市鎮的組成部份之一,请见「葵青區」。

1977年,政府宣佈在新界成立不同地區的諮詢委員會,在荃灣設立「荃灣地區諮詢委員會」,為荃灣區議會前身。 1906年,政府開始成立理民府制度來管治新界,把新界分成南北兩約,荃灣以北之地歸北約,荃灣則屬南約。 根據規劃署之法定圖則,「荃灣」廣義上由東面的和宜合道近梨木樹邨起,西伸至油柑頭一帶,而汀九以西至青龍頭一帶則為荃灣西地區,而兩者同屬十八區行政區之中的荃灣區。 1990年代為了興建九廣西鐵(今屯馬綫)的荃灣西站,快速公路荃灣路以西海旁,再次進行填海,多次填海令荃灣的海岸線拉直,藍巴勒海峽再度收窄,成為現今的模樣。

四坡坊: 路線全長

區內有兩大港鐵站,包括荃灣綫的總站荃灣站,以及屯馬綫的荃灣西站。 而區內更設有兩個大型行人天橋系統,分別設於港鐵荃灣站附近一帶以及港鐵荃灣西站附近一帶,大河道和青山公路(荃灣段)的行人天橋系統已於2013年第三季落成開放,將荃灣現有的兩大行人天橋系統接駁來,形成一個大型的行人天橋網絡,成為全港最長的行人天橋系統。 由於開發較早,荃灣沒有固定的「市中心」地帶,這是由於荃灣和葵涌受山勢阻隔、青衣島與新界又被藍巴勒海峽分隔,加上後來分為兩個區,故荃灣新市鎮發展規劃分為三個核心:荃灣、葵涌和青衣,三者當中尤以荃灣的面積最大及最多人口,所以,荃灣被視為荃灣新市鎮的核心地區。 這是與同為第一代新市鎮的沙田新市鎮、屯門新市鎮有所不同。 四坡坊 根據2011年全港人口普查資料,荃灣新市鎮人口達81.5萬人(荃灣區人口30萬;葵青區人口51萬),佔全港人口的百分之12%。 葵涌市中心把葵青區各地區,包括上葵涌、大窩口、葵盛、荔景和青衣連繫著,為葵青區的心臟地帶。

港英政府為了發展荃灣,1950年代起在荃灣大規模填海,首次填海令柴灣角消失。 1980年代,介乎德士古道及馬頭壩道之海域亦被填為陸地。 而荃灣近藍巴勒海峽一帶,舊稱三百錢,因傳說經過該地時,需給三百過路錢,也是因為這些原因,加上商船到這水域在退潮時常常擱淺,還有當時還沒開發,商人必死無疑,所以對客家商人的忠告是“發達去金山,要死來荃灣”,這說法一直流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為荃灣的水源來自大帽山的泉水,但山坑佈滿有毒的馬錢草,加上瘧蚊為患,令居民腹瀉,發冷。 清初,清朝追擊南明至荃灣,城門谷有南明李萬榮擁永曆年號,據針山石城抗清。 雖然最後戰敗被拆,但今日的城門村、城門水塘以至城門河皆是以此得名。

四坡坊: 荃灣神秘之地— 四個陂坊之謎

米線除了湯和配料之外,配料方面,海南雞飯及米線等等,在Tripadvisor的5分滿分評等中得4分,相片及餐牌,454家餐廳中排第3,安榮街,也能吃到美食。 1990年4月20日,連接沙田和荃灣的城門隧道通車,至今仍為新界的最主要隧道,除龍運巴士E43線外,往返新界和機場的巴士都會途經城門隧道、象鼻山路和德士古道前往青衣和機場,而非青沙公路。 1898年,清政府和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一帶納入英國殖民地,荃灣便脫離新安縣轄地,成為香港的範圍。 英國租借「新界」後,把新界分成「八約」管治,當時荃灣屬於「九龍約」。 《九龍及新界的公共小巴(專線)路線組別》,第3301號公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18卷第23期,2014年6月6日。

近日荃灣最「紅」的地區,一定是二陂坊,其實這一帶除了二陂坊之外,還有大陂坊、三陂坊及四陂坊,究竟這些甚麼是「陂坊」呢?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四坡坊: 香港房屋協會資助出售房屋項目(前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屋苑

港鐵葵芳站一帶是葵涌最主要的商圈,設有兩個人流量極高購物中心:新都會廣場和葵涌廣場,新都會廣場上蓋有甲級寫字樓。 興芳街附近一帶有較高密度的商鋪和食肆,這裡一帶的人流也極高,葵芳區內有多條巴士和小巴路線,往返元朗、屯門、天水圍、北大嶼山、沙田、北葵涌、荔景和青衣島,還未設有港鐵青衣站的時候,青衣島南部的居民都會到葵芳站轉乘港鐵荃灣綫往返市區,因此葵芳也是葵青區以至整個新界的交通樞紐。 此外,若以地理位置作考慮,葵芳更是香港陸地版圖的正中心所在(更準確的地點則為葵芳葵涌運動場一帶),參見香港地理。 荃灣與同為第一代新市鎮的沙田和屯門般規劃有固定的「市中心」地帶不一樣。 市中心範圍大約在港鐵荃灣站範圍,大涌道以東、海盛路及楊屋道以北、關門口街以西及青山公路荃灣段以南一帶。 交通設施有地鐵港鐵荃灣站、大型巴士總站、公共小巴等。

关于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個區及荃灣新市鎮的組成部份之一,请见「葵青區」。 关于荃灣新市鎮的核心地區,请见「荃灣」。 由於香港國際機場的二號跑道(北跑道)剛好指向荃灣,所以當有飛機在汀九、柴灣角、荃景圍、油柑頭,以及荃灣以西一帶的上空經過(通常每2至3分鐘左右便有一架飛機掠過,準備降落北跑道﹚的時候,會為當地居民帶來噪音污染。有居民還因此睡眠不太充足,並囑咐人們遷居選擇樓盤時要精打細算,否則就會影響生活質素。 根據荃灣區議會文件顯示,荃灣西海旁有3個雨水暗渠排水口,分佈荃灣麗城花園、荃灣碼頭及荃灣海濱公園對出,唯荃灣區內不少舊樓的污水渠駁錯,使海旁臭味困擾周邊居民多年。 區議員指區議會已通過動議,並已列入工務工程,惟非優先處理項目,排隊多年,遲遲未能落實。 荃灣近芙蓉山南麓一帶地方幽靜,背靠香港最高的大帽山,風水甚佳,故有不少寺廟臨立。

四坡坊: 荃灣二陂坊套上髒亂黑污名 變身「哈利波特奇幻世界」重開

新市鎮開發早期,連青衣、葵涌徙置區居民的購物、商業和娛樂活動都是在荃灣市中心。 在2008年,有不少摩天大廈及大型屋苑落成,所以估計現在不止以上此數。 現時荃灣市最多人的地區,在象鼻山路以南,青荃路以北,海興路以東,德士古道以西,官方名稱為「荃灣中區」,東西行主幹道包括青山公路(荃灣段)、沙咀道、楊屋道,南北行主幹道包括德士古道、眾安街、大河道、大涌道,其他主要街道包括關門口街、川龍街、荃灣街市街、海壩街、兆和街。 區內有三個食物環境衛生署轄下的公共街市:荃灣街市、香車街街市和楊屋道街市等。 亦有多個地鋪食肆群落,例如路德圍、香車街熟食中心、沙咀道、三坡坊、四坡坊和大壩街等。 荃灣的公共設施大多於市中心內,例如荃灣政府合署、荃灣公共圖書館、荃灣裁判法院、荃灣大會堂、荃灣公園、荃灣體育館和仁濟醫院等。

  • 荃灣與同為第一代新市鎮的沙田和屯門般規劃有固定的「市中心」地帶不一樣。
  • 坊,英文名譯為Square,令人聯想到外國的廣場,其實二陂坊一帶,屬長方形的空地,四周被建築物所包圍,反而更像中式建築的天井,有研究指,荃灣陂坊的布局正是源自從前中國的古城。
  • 最新消息:荃威邨巴停駛始末,「Chiu Yan Loy 趙恩來」Facebook專頁。
  • 交通設施有地鐵港鐵荃灣站、大型巴士總站、公共小巴等。

搬入二陂坊經營四年的荃灣知源雜貨玩具,該店店員阿鵬表示遊樂場開放後,場內人士大多為附近街坊,生意未見明顯增長。 據早前設計團隊介紹,新的二陂坊遊樂場分為兩部分,中間是兒童玩耍的地方,新增了水磨石小山丘、繩網氹氹轉、軚型鞦韆、瀡滑梯等遊樂設施,前後兩側是為長者人而設的休息區,提供較多座椅,盡用每一吋空間。 十年後,香港還有人以寫揮春和對聯謀生嗎? 手寫揮春這門生意,恐怕再過十年,像李伯這一輩人退下來後,應該徹底會被印制品淘汰了。 或許個別政客,還會寫寫揮春,以示自己如何親民,但那已是玩票性質,不是一門謀生技藝了。

四坡坊: 服務使命

在元兵追擊宋室的過程中,相傳鄉民對宋室盡忠,曾於今日的荃灣城門谷一帶修築石牆為城,以助張世傑抵禦元兵,因有城門此稱。 荃灣,古稱淺灣,據說因此地海灣水淺而得名,但因名字有「龍游淺水遭蝦戲」此一不祥之意而改名(但名字有同一意思的淺水灣卻沒有改名)。 淺灣亦屢見於宋朝、明朝和清朝的地圖和文獻,包括填海錄,厓山集,宋史新編,南宋史和新安縣志等。 四坡坊 向海果面都唔好得多,個公園一入夜就大班大媽唱歌跳舞,冇11點都唔洗止意佢地會走,都唔知遲下會唔會好似屯門公園咁。

四坡坊

)是香港九個新市鎮之一,亦是唯一一個位於都會區(香港市區)內及港九市區重建局管轄的新界新市鎮。 新市鎮的範圍位於荃灣區及葵青區,包括荃灣、葵涌、青衣島。 總發展面積約32.85公頃,是香港面積第二大的新市鎮,僅次於沙田新市鎮。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在2012年,該新市鎮的人口已逾85萬,人口規模為眾新市鎮之首。 1950年代,荃灣已經是香港紡織業中心,全港最大的紗廠和染廠也座落荃灣,後來更帶動輕工業的發展。

四坡坊: 服務時間及班次

形式營運的住客穿梭巴士路線,來往荃威花園及荃灣(眾安街),乘客需憑住戶證於管業處購買乘車票乘搭,不能在上車時才即場支付車資。 及至1990年代,領有私家小巴牌照之屋苑早已意識到牌照並不容許向乘客收取車資,而紛紛改以「非專營巴士(居民服務)」(A06)形式繼續提供服務,唯包括荃威花園在內的少數屋苑未有回應運輸署的勸籲。 荃灣區的荃灣市中心@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3,236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82,253人。 主要街道包括沙咀道(荃灣市中心段)、青山公路 – 荃灣段(荃灣市中心段)、西樓角路(荃灣市中心段)、德士古道(荃灣市中心段)、大河道(荃灣市中心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尚翠苑,荃錦中心,名逸居,富麗花園,寶石大廈。

接獲警務處交通部通知,指有關服務違反營運條件,故營辦商決定自2013年6月15日起暫停有關服務之運作,直至另行通知。 不過立法會議員暨荃灣區議員田北辰於2013年6月19日與警方新界南總區交通部會晤後,指「法團通告與事實不符,警方從未作任何執法及拘捕行動,運輸署亦只發信予有關營辦商,指其違反私家小巴牌照要求,並無要求路線停運」。 經該議員查證後,證實是營辦商自行停運該路線。

四坡坊: 市中心

最繁忙一小時每方向合共載客量不少於128人。 荃灣新市鎮是香港唯一橫跨兩個區分(荃灣區及葵青區)的新市鎮,這是由於初發展時葵青區尚未獨立出來;亦是發展時唯一不設單車徑的香港新市鎮,但香港政府正在研究設立連接屯門和荃灣的單車徑,荃灣段的單車徑已經在2021年4月陸續啟用。 1950年代後期,港府開始發展觀塘及荃灣衞星城市,是爲新市鎮的前身。 四坡坊 及至1961年9月,港府正式刊憲,發展香港首個新市鎮——荃灣新市鎮,標誌著港府正式開始大舉發展新界,揭開香港城市發展的新里程。 2011年,荃灣新市鎮慶祝成立50週年金禧紀念,於9月16日在藍巴勒海峽舉行由圓玄學院贊助的「圓玄金禧煙火耀荃城」。 川味美食 地址荃灣四坡坊富利達中心地下f1舖(近眾安街城市中心) 4, 雲南特產紅米線?

四坡坊

1961年,港府刊憲宣布把荃灣發展成為新界第一個衞星城市,當時範圍遠至附近的青衣島、葵涌、荔景一帶。 荃灣是港鐵荃灣綫的終點站,荃灣站附近設有荃灣鐵路站巴士總站,站內有多條往來新界西北的巴士路線,並有往深井及青龍頭的專線小巴路線。 在汀九橋及九廣西鐵(今屯馬綫)開通前,荃灣是九龍往來新界西北的必經之路,荃灣站及巴士總站每天都有大量轉乘地鐵及巴士往來屯門及元朗的乘客。 在荃灣區議會與當局多輪角力下,運輸署終於決定將該路線以專綫小巴營運,並於2014年6月6日將該路線列入刊憲招標的6組共8條專綫小巴路線之一。 最後該路線由冠升投資有限公司投得,編號為「84」,取道與停辦的私家小巴大致相同的路線往返荃威花園與荃灣市中心。 這條歷史悠久的私家小巴路線停辦,導致荃威花園居民被逼乘搭九巴39A、39M線,或步行往荃灣中心乘搭專綫小巴95或95M線往返荃灣市中心,令該等路線負荷加劇,成為該屋苑居民不滿交通不便的導火線,多個黨派的區議員及立法會議員亦紛紛要求當局開辦替代該居民小巴線的交通服務。

四坡坊: 荃灣海晴軒3房戶938萬元獲換樓客承接 「移民盤」大減162萬元 仍大賺582萬元離場

青衣島有異於荃灣及葵涌,相對較後期發展,故完全以新市鎮模式發展,有劃定的市中心,在市中心內設置鐵路車站、大型購物商場和市鎮公園,青衣市中心則設有港鐵青衣站、青衣城、青衣公園及青衣海濱公園,大部分公共設施,例如市政設施、康樂設施和行政部門等,都集中在市中心內的青衣鄉事會路、青敬路及楓樹窩路。 四坡坊 例如青衣市政大廈、青衣市區診所、青衣運動場、青衣游泳池、青衣警署、青衣消防局、青衣鄉事委員會等,附近亦有公共營房屋和私人屋苑。 港鐵青衣站除了提供通勤鐵路服務至香港島、九龍和大嶼山,亦有機場快綫服務前往香港國際機場,市中心有多條專營巴士、專線小巴及居民巴士路線接駁青衣島上各處,以及北區、沙田、元朗、屯門,甚至荃灣、葵涌、深井和馬灣。

四坡坊: 新界區

特別是20世紀初,當時不少道人、法師為躲避戰禍來到香港,一部份便在此帶開宗建寺。 其中大部分寺廟集中在荃灣老圍附近的千佛山。 除地舖的食店外,各大購物商場的連鎖經營食店亦時常吸引不少人流:如大鴻輝(荃灣)中心的各式韓式燒烤及火鍋店,輪候升降機的食客往往擠得商場地下大堂水洩不通。 2009年11月底,「荃灣行人天橋網絡擴充計劃」 動工,連接港鐵荃灣西站及荃灣站一帶的行人天橋網絡,並延伸至荃灣東部關門口街及至西部的大涌道,2013年中啟用,成為全港規模最大及最長的行人天橋系統。 2007年,如心廣場建成,是當時全香港第五高的樓宇。 現時則是全香港第六高樓,但仍保持著全新界第一高樓的位置。

四坡坊: 中心活動快訊

青衣市中心同時為島內三大發展區——三支香發展區、門仔塘發展區以及寮肚山發展區的中間點,將青衣島各地連繫著。 值得一提,青衣島禁止紅色小巴行駛,與荃灣、葵涌不同。 葵涌由於原來屬於荃灣區,亦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本身並無像其他新市鎮般有稱為市中心的地帶,每年政府所投放資源不均令大部份集中發展都在荃灣市中心,令葵涌的公眾設施相對緩慢。 隨著葵涌脫離荃灣區,區內亦多了屬於葵青區的重要公共設施,例如葵青劇院。 葵涌市中心,亦稱為中葵涌,大致位於醉酒灣填海區上,主要以港鐵葵芳站和葵興站為骨幹,興芳路和葵涌道為主要幹道。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