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按下「手動認證」後,瀏覽器會轉到另一頁,之後按閣下所知回答頁面問題,再填入一個可使用的電郵地址,我們將會以人手處理閣下的認證。 第三階段認證主要針對兩組電郵都已失效而未能進行認證的會員而設,而對於已進行認證的會員,則不需要再進行此部份。 請所有因兩個電子郵箱已經失效而未能進行證的會員登入後於彈出的提示窗中進入「手動認證」連結,並按指示回答相關問題及填上可使用的電郵地址。 我們會以人手檢查相關答案,通過後我們將把證認連結電郵到新填入的電郵地址,並會將其更新為閣下帳戶的備用電郵。 在2022年3月底,約有147,5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7,7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樓主亦鼓勵同樣在輪候公屋的網民,「大家等緊嘅一定要堅強咁等到呢日呀,雖然首派好多人話都耐咗,不過唔緊要,只要有個安樂窩」。

公屋輪候討論區

她又認為,當局可以按甲類租戶申請者為優先,但如果部分項目的入住率不足,亦可以調整讓其他租戶申請。 現時營運機構要將項目不少於80%的單位,供甲類租住、即已輪候傳統公屋不少於3年的人士入住,並預留不多於20%單位予其他類別、即乙類申請租戶。 公屋輪候討論區 根據房委會於今年一月公佈的預算和預測,2021/22至2025/26年度的公營房屋項目總建築開支估計約為1,280億元。 就2026/27至2031/32年預計提供的單位數量,房委會的建築開支預計將增加一倍以上。 公屋輪候|政府公布未來10年的公屋規劃,預計10年提供約33萬個公屋單位,料今年度在葵青、大埔、屯門區完工11,300個單位,即睇各區預測建屋量名單。

公屋輪候討論區: 裝修設計

最後港媽一家獲派粉嶺皇后山邨皇澄樓,每月租金為2370元,她形容心情如同「中獎」,「在等三派期間想了很多,皇后山真的是最理想的,第一:新樓;第二離大埔家人也不遠,孩子也暫時不用轉校」。 房委會最新檢討「2022/23公屋申請入息和資產限額」,公屋入息限額凍結在現行水平,即一人家庭維持在12,940元。 在2022年第一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6 0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520宗。 公屋輪候討論區 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420宗。

  • 根據機制,個別項目若有需要,營運機構可申請調整甲乙類租戶比例,而目前元朗博愛江夏圍村及同心村已獲准調整,由8:2調整至6:4。
  • 「簡約公屋」由建築署負責興建,將提供不同大小單位,室內樓面面積介乎約13至31平方米,包括一至二人入住的細單位、三至四人及四至五人居住的大單位。
  • 我申請交表正辦理離婚手續程序,申請加兩個小朋友的名,資產符合資格房署照收表俾藍證,當時提醒我後面撫養權或者婚姻狀態有更改要去更新提交資料補充,而申請一起居住的小朋友,管束權同照顧權要歸申請人才可以。
  • 在2022年第一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6 0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520宗。
  • 根據2022年9月的最新預測,第一個五年期(即2023/24至2027/28年度)的傳統公營房屋建屋量會增至12,770個單位,同時額外興建約30,000個「簡約公屋」單位。
  • 天倫樂:同一家庭申請,選擇與長者同住一單位;或兩個家庭申請(核心家庭和高齡人士家庭),分別居於同一區議會地區的兩個單位。

而且原來一人申請時所累積的輪候時間,有一半可轉過家庭申請中,以一年半為上限。 若公屋申請人有特別的編配要求(例如希望入住其選擇地區內某指定區域或某類別的公屋單位),須經審核具備家庭及/或健康理由,並獲得有關政府部門或機構(如社會福利署或醫院管理局)就該等要求作出的推薦。 )在詳述2022公屋落成的相關資料之前,首先可先行了解一下現時公共屋邨的分布,全港公屋分布於4個地區,分別為市區(包括港島及九龍)、擴展市區(包括東涌、沙田、馬鞍山、將軍澳、荃灣、葵涌及青衣)、新界(包括屯門、元朗、天水圍、上水、粉嶺及大埔)及離島(不包括東涌)。 申請人只可從「擴展市區」、「新界」、「離島」選擇其中一個,作為未來編配公屋的地區。 特殊公屋|香港公屋單位短缺問題嚴峻,排隊等上樓隨時要十年八載,相當漫長。

公屋輪候討論區: 【樓市熱話】公務員輪候公屋要等36年 網民:一人單位退休都未排到

其他網民對此現象大多表達無奈,直言「有等於冇,一人單位退休都未輪到」;但亦有網友表示若做了公務員幾十年,也沒有申請政府資助10年供樓,只排公屋的話也不能怨政府。 亦有網友想知道除了排公屋外,公務員是否可抽居屋,或者買綠置居、二手居屋免補地價等。 公屋輪候討論區 若是1人翻新單位,各地區(港島、將軍澳、大埔、離島及東涌除外),所需的輪候時間劃一在36年10個月。 就算是屬於「第一標準薪級表」的公務員,1人單位輪流時間也要26年3個月。 如果有一個家庭成員去申請公屋沒有問題的,等他就嚟到配房階段S4的前一個月就要通知房署取消他就可以了。 不過,有反對接受單位的網民留言則表示,即使皇后山可能興建鐵路連接,但不知需要多少年才會落成,而且位於始終偏遠,「搭車出去返工仲耐過大西北」、「揸過一次車去,實在太遠」,故提醒樓主的確要考慮交通問題是否嚴重影響生活,再決定是否接受。

公屋輪候討論區

在2022年第二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5 3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730宗。 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580宗。 翻查資料,位於青衣的長康邨康順樓在1986年落成,36年樓齡,屬於「Y1型大廈」,一般2至3人單位面積為24.35平方米,約262呎。 另一方面,有網民認為新田圍邨也有優點,包括「校網超好」、「去大圍方便」、「近獅隧,一出就九龍」。 網民大多建議港媽博第三派,因為新田圍邨設施不理想,並非好選擇,留言「一定博,千萬不要新田圍」、「新田圍乜都無」、「除咗校網外,乜都唔太好」、「新田圍……當然博三派啦」、「嗰條邨俾人遺棄咁」、「差到不能再差的垃圾邨」。 女事主早前在「小紅書」發文訴苦,指祖母為香港永久居民,其父親在三年前移居來港,自己則與後母、弟妹於於今年8月一起來港。

公屋輪候討論區: 政府新推「簡約公屋」、將公屋輪候時間「封頂」 網民熱議:最新房屋政策會否令私樓滅亡?

直至近日他終收到合資格通知信,「估唔到咁快收到合資格信,仲諗住要成2個月,即係距離首派時間就近咗」。 有網民近日分享好消息,表示等了8年,在今年2月尾收到見房屋署主任的通知書,直至近日終收到合資格通知信,稱相信很快就會有首派單位的消息。 樓主坦言,因為無能力買樓上車,只好一直輪候公屋,鼓勵同路人保持樂觀,「呢8年唔易過,好難捱,不過人只要捱過就有希望,依家已經見到曙光,所以好感恩」,其正面心態獲大批網民讚好。 近日有網民在Facebook群組「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FB版)」發文,指自己一家三口已經公屋輪候6年,最後一派被分配到長康邨康順樓,大呻單位面積「細到爆」,令她十分失望。

公屋輪候時間愈來愈久,不少人得償所願上樓都會相當興奮,但亦有人於收到獲派單位通知信後會猶疑是否接受! 有連登仔在討論區上發文,稱自己獲派新落成的皇后山邨公屋單位,形容該處「睇落環境唔錯」,「但交通真係麻麻」,因此問網民應否接受單位。 另外,房屋署指,今年3月底約有15.3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0.05萬宗非長者一人申請,合共有25.3萬宗申請。 值得一提的是,當局稱在2021年第一季獲編配的一般申請者「多達」4,000宗、長者方面則由600宗上升至700宗。 不過,「多」這個字應該意指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量、或者在比例上佔較大比重;然而,2021年第一季的一般申請者編配數字只佔申請數字約2.6%而已,可見無論當局如何「吹噓」編配工作的「豐功偉績」,也無法為他們失敗的房屋政策推卸責任。

公屋輪候討論區: 房屋供應|預計於2023/24年度落成的公營房屋項目

在上述期間的一般公屋申請數目維持於 宗,至於非長者一人申請,則由二○一六/一七年度的 宗下跌至二○二一/二二年度的97 700宗。 非長者一人申請數字下跌是由於在上述期間獲安置入住公屋及被取消的申請宗數多於新登記的申請宗數。 公屋輪候討論區 第二個部分,我理解到所提及的建議,意思是利用公帑在大灣區城市購置樓盤,供公屋申請者居住,目標是減輕本地公營房屋的殷切需求。 但是合資格申請公屋的人士大多數為低收入家庭,其工作時間一般較長而且彈性普遍較低,居住地點對他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考慮。 雖然現時已開通的交通基建已縮短往來香港及大灣區之間的時間,但低收入家庭未必能負擔每天來往的交通費用。

港媽在文末建議其他同樣正在輪候公屋的網民,如派得不理想的話,最好親身到辦事處拒絕並填表說明原因,「不要犯懶(電話拒絕),一定親身去拒絕,說明原因(不管原因成立還是不成立),這些理由他們是都會看的」,又鼓勵大家要堅定信念,「相信都是最好的安排」。 直至去年11月初見,港媽一家獲安排見房署主任,交齊資料後在今年2月底收到合格信,至今年6月初首次配房,獲派屯門和田邨,每月租金為2210元。 但計畫亦有缺點,成功獲特快編配公屋的住戶,3年內不可要求調遷,亦不可申請綠置居,只能用白表資格買居屋。 帖文引來大批網民讚好,又恭喜樓主接獲好消息,「祝你派到心水單位」、「我嘅情況同你一樣,都等咗9年,今年3月已派房,首派已接受,因為只求安居,祝你都派到心水,安居樂業」、「樓主應該好快可以上樓,加油」、「恭喜你,希望你順順利利,首派就上樓」。 亦即是說正常只有公屋申請人只有「3派」,3次機會都不適合的話,只能等一年後再重新申請。

公屋輪候討論區: 申請公屋加快上樓秘技3:申請「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根據房屋署數字,截至2021年3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則為3.6年,兩者比起上季度分別延長0.1年及0.2年,創22年新高。 房屋署解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房屋編配工作,如駿洋邨及暉明邨被用作隔離檢疫中心,令公屋住戶無法如期入伙。 不過,有關說服似乎難以服眾,反而令人質疑試圖把本身的工作不力推卸給疫情。 事實上,在疫情前的公屋輪候數字已一直高企,據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間的編配數字,期間有五成以上家庭輪候超過6年方獲編配。 或許駿洋邨及暉明邨的延期入伙確實影響編配速度,但多年高企的輪候數字卻是政府「龜速」處理房屋問題的原故。 當局續指,2022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

公屋輪候討論區

在房委會的政策下,若申請家庭的成員中有長者,可在輪候及配屋方面均獲得若干程度的優先,而市民一般可按一般家庭或非長者1人的資格申請。 公屋輪候討論區 【公屋輪候】不時會有網民呻分配到的公屋太細,到底公屋派樓有甚麼準則? 今天Tutor Circle 尋補會為大家詳列出 2022公屋落成數量、 2022公屋落成的分佈地區及與往年公屋落成作比較。 屋苑為單幢式建築,大部份單位景觀開揚,中層以上向南的單位更可遠晀中環一帶及維港海景。

公屋輪候討論區: 最新2022公屋預派一覽

無可否認,過渡性房屋可在短期內改善基層的房屋問題,包括紓緩負擔、提升品質,但也只能算是權宜之計,實非長遠之策。 中轉房屋:為未符合入住正式的公共屋邨資格的寮屋清拆戶,和受清拆、天災或其他原因影響的人士提供臨時居所,逐漸取代了臨時房屋的角色。 為題發帖,指與丈夫已經輪候公屋逾6年半,近日收到房署特快公屋揀樓信,而所屬的擴展市區2人計劃隊伍似乎停滯不前,前面還有逾2400人,「呢條隊呢1、2年近乎無郁過咁滯」,因而心大心細,未知是否應接受特快公屋分配,「唔知上唔上去揀樓好?我見名單好多都係問題單位嚟」。 但房委會規定,新登記的公屋申請者只可選3個非市區的地區,只有合資格的長者申請及「天倫樂」申請,可選的區域不受限制,可選擇市區。 此外,2013年9月30日或之前登記的申請者,現時亦可將所選地區改為市區。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