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區第一間戲院要到1919年才落成,位於油麻地廟街,名為「廣智戲院」。 1904年,一間全港最大的「太平戲院」落成於皇后大道西與屈地街之間,一座名為「龜背」的小山崗上,1970年代結業改建為「華明中心」。 南華戲院(砵蘭街180號/豉油街交界),1966年1月9日開幕,現址為東京銀座商場。 當年的「雙南線」,是指港島「南洋戲院」和九龍「南華戲院」,都是昔日著名的左派戲院。

  • 百老匯院線是現時香港最大的戲院院線,戲院網絡覆蓋香港、九龍及新界。
  • 林書豪此戰打了超過41分鐘,第二節完全沒有下去休息,關鍵的四節也幾乎打滿,主帥鄭志龍解釋,本來預計是讓林書豪打35分鐘左右,本場比賽有幾次想換他下來,不過林書豪仍想在場上帶領隊友,因此決定讓他繼續。
  • 位於東倫敦的Rio Cinema,是與上面幾個電影院截然不同的復古電影院風格。
  • 在六七十年代,寶華是新界區規模最大的「龍頭戲院」,全院裝設冷氣及使用軟座,擁有多達一千三百個座位。
  • 其後,成立城健牙科綜合醫療中心,分店遍佈香港、九龍及新界。
  • K11 Art House (尖沙咀K11 MUSEA)2019年8月27日開業,2021年2月28日結業,現址由MCL接手,於2021年3月7日營業。

陪伴香港電影業成長,百老匯戲院於1950年正式開業,亦在1987年投資重建於九龍旺角西洋菜街現址,多年來逐步發展成百老匯戲院線,成為現時最具規模的香港戲院線。 至今,百老匯院線一共有13間戲院,設有總共70個電影銀幕及超過10,000個座位。 本院線旗下管理4個為人熟悉的品牌,包括「百老匯」、「My Cinema」、「PALACE」及「MOViE MOViE」,為客人提供獨特的電影體驗。 倫敦戲院 (屯門康麗花園商場屯門巴黎倫敦紐約戲院購物中心) 前身為巴黎倫敦紐約戲院,從前有三家小影院,分別叫作「巴黎」、「倫敦」、「紐約」(巴倫紐),改建後變為四家小影院,分別叫作「巴黎」、「倫敦」、「紐約」及「米蘭」(巴倫紐米),設有1026座位。 大埔戲院 大埔最早的戲院,位於在大埔戲院街,拆卸後改建為明月樓。

倫敦戲院: 哈利波特影城交通方式

Curzon Mayfair在1960年代重新設計改建完成,要不是二、三樓外巨型水泥招牌寫著大大的Curzon,搭配兩側藍色霓虹燈,這棟看似冰冷優雅的水泥建築,根本完全讓人猜不透裡面是什麼樣的內容。 後來,事業有成的劇場製作人Philip Ridgeway將西區舞台劇表演帶到Olympic Studios,於是這裡一度又變成了劇場戲院。 電影、舞台劇、舞蹈表演、電視節目,完全是表演藝術的聚集地。

倫敦戲院

位於東倫敦的Rio Cinema,是與上面幾個電影院截然不同的復古電影院風格。 以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為主的它,寬敞的外觀和復古的字樣,讓你更像是身處在美國好萊塢的感覺。 它在1910年開幕時,是這一區幾棟有供給電力的建築物之一,更是英國早期幾間特別為電影(當時稱為motion picture exhibition)設計的公共電影院,落成隔年便舉行了默片電影《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首映會。 1910年,Pesaresi兄弟在這裡表演起他們原創的動畫圖像秀,並且大受好評,之後得到附近商家的金援支持,這些商家們聯手將原本的店舖改建成電影院,並正式在1913年開幕。 1990年過後,彌敦道沿線的物業狀況,大抵呈現了這段報導的佈局。 瘦身縮水的倫敦戲院,於1990年7月開幕,屬德寶院線麾下。

倫敦戲院: 百老匯早場優惠

多年專業經驗,共有十多名全科牙科醫生在不同地區診所駐診,值得信賴。 服務包括:全科牙科治療、牙科專科治療、醫學牙科美容療程等,確保你的口腔和牙齒都得到全方位專業的照顧。 當年,偶然走過倫敦,都有內進看看畫片,還未趕及看一場電影,它便關門拆卸。 鴻基戲院於1986年開幕,共設兩家迷你戲院:一院及二院各有757個座位。 銀星戲院 位於大埔廣場,共設兩家迷你戲院:一院有482個座位,二院有646個座位。

  • 戲院於1940年代已存在,除放電影外亦會舉行其他社區活動,在香港日佔時期曾改名為「大埔娛樂場」;大埔戲院在1950年代尾結業,原址於1964年改建為明月樓。
  • 星輝戲院於1992年初啟業,擁有451個座位,2001年結業。
  • 1990年過後,彌敦道沿線的物業狀況,大抵呈現了這段報導的佈局。
  • 當年的「雙南線」,是指港島「南洋戲院」和九龍「南華戲院」,都是昔日著名的左派戲院。

北倫敦的Screen on the Green,有著超大霓虹招牌與拱形屋頂,是伊靈頓區(Islington)的標誌性建築物,當你走近戲院,更會完全身處在復古的世界之中:古董小店街區、異國風味餐廳,無一不流露出濃濃的復古氣味。 看不懂的草稿圖,感覺就是相當精細,我們看電影就是爽爽兩小時,殊不知背後竟然需要這麼龐大規模的人力物力來支援,吃米不知米價大概就像是這樣。 這裡也展示出好多魔杖,導覽器中說當時道具組共設計出超過3000根樣式不同的魔杖,每次拍攝完都會完整歸檔收藏,一直到哈利波特1~8集結束,除了哈利本人有次開玩笑弄斷了自己的魔杖之外,其他一根都沒少,可見片場管理的嚴謹。 裡的場景,這些床都是按照第一集的時候哈利、 榮恩等主角們的身形大小來設計,所以有點小,據說拍攝後面幾集時他們都得屈膝窩在床上取景。 港人舊習,晨早上茶樓,飲茶吃點心,啖其「一盅兩件」,然後返工。 清人張德彝《隨使法國記》說: 同治九年(1870年)他經過香港,曾在蘭桂坊楊蘭記茶社少憩。

倫敦戲院: 香港女歌手開唱上演「邪教」儀式:想跟許光漢搞緋聞

百老匯戲院配備最先進的數碼播放技術及設備,務求為客人提供極盡完美視覺效果及觀賞環境。 紐約戲院(New York Theatre)(波斯富街/軒尼詩道)1955年1月23日開幕,因要興建港鐵銅鑼灣站西面大堂而停業拆卸,後重建為銅鑼灣廣場第一期,其後遷往銅鑼灣廣場二期繼續營業,亦於2006年結業,現為酒樓。 金都戲院 位於大埔廣福道與安富道交界,拆卸後現址為大埔大廈。 1957年5月5日開幕,擁有約900個座位,負責人為邱德根。 全港共有九間牙科診所,分別位於尖沙咀、屯門(三間)、元朗、太子旺角、將軍澳及堅尼地城。

戲院於1940年代已存在,除放電影外亦會舉行其他社區活動,在香港日佔時期曾改名為「大埔娛樂場」;大埔戲院在1950年代尾結業,原址於1964年改建為明月樓。 UA沙田 位於新城市廣場,為第一間UA開設的戲院,共有6間影廳,1997年戲院翻新,擴充地庫至10間影廳。 到2006年11月因戲院大樓重建,只保留地庫4間影廳,到2008年縮減至2間影院共453個座位,唯受商場新戲院大樓以招標決定新戲院大樓經營者,於2018年6月6日結業。 百老匯院線是現時香港最大的戲院院線,戲院網絡覆蓋香港、九龍及新界。

倫敦戲院: 最新消息

1907年,由俱樂部改裝的「比照戲院」落成於中環的雲咸街,以放映電影為業務,於1931年改建為第一代的「娛樂戲院」。 香港最早出現的戲院,是1867年的「同慶戲園」,它是香港開埠的第一間戲院,不過當時的「同慶戲園」並不算是正式的電影院。 利子傑牙科醫生為城健牙科綜合醫療中心的行政總監,於香港大學畢業後,在菲臘牙科醫院曾任兒童齒科及牙齒矯正科駐院牙科醫生。 其後,成立城健牙科綜合醫療中心,分店遍佈香港、九龍及新界。 2020年因為疫情,許多電影院經營受挫,Curzon cinemas也必須調整放映計劃,但仍然把英國北歐臺灣影展放在最好的位置,也時常把影展推薦給其他同業。 電影界注重口耳相傳,因為與Curzon cinemas的好關係,後來影展也順利談到與百年電影院Rio Cinema的合作。

倫敦戲院

香港茶居,多設於市區中心繁盛街道,分大茶樓(有樓座)和地檔… 倫敦戲院 樂宮戲院(Princess Theatre)(彌敦道/金巴利道) 1952年12月10日開幕,曾經因為上映由尤伯連納及珍娜羅露寶烈吉妲主演的《所羅門王與貴妃》而哄動一時。 70年代,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對貪污探長進行追捕,揭開殖民地時代落幕前的篇章。 曾因不受賄而飽受壓迫的警察磊樂 (郭富城飾)與南江(梁朝偉飾),想要改變現狀,而攜手建立警察貪污制度,並坐上總華探長位置。 然而,權利膨脹導致黑白勢力失衡,磊樂太太蔡真(杜鵑飾),因幫其上位而受黑社會遷怒,一直跟隨他們的肥仔B(周文健飾)及嚴洪(譚耀文飾)等人,亦幾近翻臉。 歷史交替,廉政公署全球通緝貪污探長,磊樂與南江隻手遮天的年代謝幕。

倫敦戲院: 巴黎倫敦紐約米蘭戲院 (屯門)的上映電影、時間及售票情況

現代科技發達,資訊、影像可以經由手機、平板、電視螢幕甚至投影機播放,加上疫情期間,大家都習慣了在家看電影。 雖然在家放鬆又舒服,但在電影院看電影,其實是很獨特的感受:一個固定的黑暗空間,關掉手機,停止交談,除了眼前的影像,沒有任何干擾,這也是許多人仍然喜愛電影院的原因。 K11 Art House (尖沙咀K11 MUSEA)2019年8月27日開業,2021年2月28日結業,現址由MCL接手,於2021年3月7日營業。 榮華戲院(柴灣柴灣道)1982年7月15日開幕,底層曾改成傢俬店、遊戲機中心等,現址在2017年重新設立Cinema City戲院。 ,再轉乘收費接駁巴士抵達哈利波特影城,全程約40分鐘,再加上影城停留時間約3~4小時,記得抓好回程的時間。 1920年代落成的有石塘咀的「新新戲院」,水街的「西園」,德輔道中的「新世界戲院」,波斯富街的「利舞臺」、皇后大道東的「香港大舞臺」等。

倫敦戲院

域多利戲院(Victoria Theatre)(奶路臣街8-8A號/花園街49-69號)1950年12月9日開幕,重建為宏景大廈,商場現為旺角電腦中心。 皇室戲院(Windsor Cinema)(告士打道皇室堡)1992年開幕,百老匯院線經營至2006年結業,由UA接手,2008年2月28日起因皇室堡改建而休業至2010年4月29日重開,由2015年9月26日起改由MCL 洲立院線營運。 倫敦戲院 影藝戲院(Cine-Art House,港灣道30號新鴻基中心地下)1988年7月8日開幕,2006年11月30日結業,現已改建為餐廳,及後於2009年4月1日遷往九龍灣淘大商場重開(2018年3月28日再次結業)。 豪華戲院(Hoover Theatre)(邊寧頓街/怡和街)1954年5月7日開幕,已拆卸現重建為百利保廣場,旁為富豪香港酒店。 城健牙科醫務集團共有九間牙科診所,分別位於尖沙咀、屯門(共三間)、元朗、太子、旺角、將軍澳及堅尼地城,共有十多名全科牙科醫生在不同地區診所駐診,亦有不同牙科專科醫生在尖沙咀綜合牙科醫療中心應診,務求為你的牙齒得到安心的保護。 15年前,影展策展人Aephie剛到倫敦,喜愛電影的她,第一次聽到Curzon Cinema這個電影院的名字——這是間可以看到不同風格電影的電影院,英國友人是這麼說的。

倫敦戲院: 位於 佐敦 彌敦道、柯士甸道 交界的「倫敦大戲院」, 戲院拆卸後重建成現在的「莊士倫敦廣場 ( London plaza )」。 ( 舊圖照片來源:香港なんでもケンショウ堂 )

1970年代後,Curzon Cinema迅速擴張,在倫敦各點開幕,至今在全英國已經有13間分院,更與電影發行公司Artificial Eye結合,不僅是播放電影,更參與電影的實際製作,參與發行的電影也在世界各大電影節獲獎無數。 1934年,倫敦的市中心梅菲爾區(Mayfair)出現了一間藝術電影院,從海外引進了許多無人知曉的藝術電影播放,這便是Curzon 倫敦戲院 Mayfair的前身。 二戰時期倫敦大轟炸,Rio Cinema電影院和附近區域也沒能逃過,不過幸好電影院並沒有被破壞太多,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樣貌與當時並無太大差異,僅是在這許多年間斷斷續續修復細節。 它由一間古董拍賣商店改裝而來,1909年落成後,不只是成為東倫敦炙手可熱的社區電影院之一,幾年之後業主更是成功將相鄰商家買下,改造成更大間、更新潮的影廳。

除了電影放映之外,英國北歐臺灣影展也和Curzon Cinema Bloomsbury有過一段插曲。 Aephie原在建商公司工作,完全沒想到六年後會走上電影之路,進入倫敦電影學院(London Film School )就讀。 電影學院位在柯芬園(Covent Garden),距離Soho非常近,成為電影學生的Aephie,便每週都到Curzon cinema報到。 英國北歐臺灣影展於2018年第一次舉辦,而影展策展人Aephie、影展本身,都與前面聊到的Curzon Cinema有一段奇幻的緣分。

倫敦戲院: 我們的服務

Rio Cinema(最早稱作Kingsland Palace of Animated Pictures)剛落成時,電影形式仍以默片為主,到了30年代,有聲電影出現,一時間沒有音響設備的老電影院便失去觀眾群,必須重新裝潢成適合有聲電影的影廳。 不過這對Rio Cinema反而是個契機,不僅是設備更新,裝飾藝術風格裝潢也在當時定型,別出心裁的雙層影廳設計更被譽為同時期最棒的電影院之一。 電影院落成當時的電影都是默片,而18年後有聲電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沒有相關音響設備的Electric Cinema一時間受到了潮流淘汰,只能被迫暫時關閉,等到全面更新後重新開幕。

倫敦戲院

雖然屈身於商場中,但仍保留地下大堂,正向柯士甸道,環境尚算寬敞,有趣的倒是設在票房側的放映廳入口,相當狹窄,彷彿要側身閃進,走向幽暗角落。 星輝戲院於1992年初啟業,擁有451個座位,2001年結業。 馬鞍山戲院 位於新港城中心,是馬鞍山唯一一間戲院,1995年營業,於2019年4月29日結業,現址由英皇院線接手,裝修後為英皇戲院(馬鞍山新港城中心),於2019年7月24日營業。 UA朗豪坊(亞皆老街朗豪坊)2004年11月5日開幕,2014年7月1日約滿結業,同月23日改為天馬娛樂旗下戲院Cinema City朗豪坊。

倫敦戲院: 哈利波特影城實際遊玩紀錄

讓Olympic Studios更加知名的是它接下來的身份——錄音室。 50年代後,因為可容納大型樂團的空間,加上音樂人Richard Swettenham在這裡發明了世界第一張電子混音桌,於是許多知名的音樂創作者開始進駐錄音、創作,其中更不乏我們熟悉的英國搖滾天團。 其實它又一點不小,沒有選擇一般商場戲院的1、2院二分法,一院過,座位706,以今天而論,真可謂「大」戲院。 再把時間略略推前,舊的倫敦戲院,正名為「倫敦大戲院」,那個「大」字真可圈可點,那時的戲院間間都不小,但鮮有冠以「大」字。 酒樓和大酒樓的分水嶺不知為何,但坐擁1400座位的倫敦,當然大,又不是大得懾人那種。

倫敦戲院: 倫敦精品之都 美名不再

華爾街日報報導,英國政府在2020年底取消外國遊客的購物免稅措施,因已無法再提供額外補貼。 英國財政部估計,政府每年須為此花掉20億英鎊(約24億美元)公帑。 如今,在歐洲主要購物目的地中,只有在倫敦不退還遊客購買精品時所支付的20%增值稅。 在英國2020年底取消外國遊客購物免稅的優惠後,也正使倫敦「精品購物之都」的吸引力降低,因為外國遊客在巴黎購買新款路易威登(LV)手提包的價格實惠得多。

倫敦戲院: 屯門區

UA iSQUARE (尖沙咀iSQUARE) 2009年12月17日開業,2019年8月25日結業,後改建為英皇戲院(尖沙咀iSQUARE),於2019年12月18日營業。 明珠戲院(Pearl Theatre)(百德新街)1971年12月15日開幕,原堂座位改建為餐廳,原超等位改建為MCL 倫敦戲院 JP銅鑼灣,2018年易手為Cinema City JP戲院。 翡翠戲院(Jade Theatre)(百德新街)1969年12月24日開幕,原堂座位改建為餐廳,原超等位改建為MCL JP銅鑼灣,2018年易手為 Cinema City JP戲院。

華懋電影院線(英文:Chinachem Cinema Circuit)是香港華懋集團旗下的電影院,與華懋集團其他企業的一貫作風一樣,華懋院線的電影戲票透過售價比較其他對手低而取勝。 位於尖沙咀的城健綜合牙科醫療中心擁有齊全的牙科設備及儀器,定期有不同牙科專科醫生及牙科醫生駐診,牙齒衛生員都會與牙醫合作,細心照顧你的口腔。 那時Curzon Cinema Soho分院正面臨關閉危機,開發商看上倫敦Soho區四周商機,想將其改造成商店,於是愛好藝術電影院的 soho圈電影工作者們發起連署,支持電影院保存,初來乍到的Aephie也跟著連署了。

倫敦戲院: 最新上載

巴黎倫敦紐約米蘭戲院於1989年開幕,駐足屯門核心地帶已近30年,為華懋集團全資附屬機構,是一間擁有四個影院的多銀幕戲院,設有1026 座位,並配備先進的數碼影音設備及寬敞舒適的座位,為觀眾提供極盡完美的視聽享受及觀影環境。 華懋院線網頁 -cinemas.com除提供最新中西猛片情報資料外,另設有電郵地址及查詢熱線,加強與觀眾溝通。 本院線亦提供網上購票服務,令觀眾可隨時自選座位預訂戲票,輕鬆享受電影的樂趣。 寶華戲院 位於大埔墟寶鄉街東亞銀行與中國銀行位置,現已為實惠家居廣場大埔墟分店。 在六七十年代,寶華是新界區規模最大的「龍頭戲院」,全院裝設冷氣及使用軟座,擁有多達一千三百個座位。 1980年代後期,大埔的銀星戲院、鴻基戲院、星輝戲院相斷開業後,寶華戲院經營走向下坡,於1990年代改為發售全日通戲票以吸引觀眾。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