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中心的新症病人交信12個工作天內,乳科護士會為他們作臨床乳房檢查,病人最快數天後可到一站式乳科診所,一併接受醫生診症和造影檢查,等候時間減省至少一星期。 新界東聯網的乳科診症和手術集中在北區醫院進行,2019至2020年度共完成282宗乳癌手術,為全港公立醫院最多。 乳腺外科醫生 乳科中心啟用後可集中處理診症和檢查,與乳癌相關的專科團隊能每周於此進行會議,為病人及早診斷和治療,中心預計每年可服務達1.5萬人次。 乳房保健及診療中心乃香港港安醫院—荃灣針對乳房健康而增設的專科中心,期待能為大家提供適切且完善的服務。 提供(術前和術後)教育、傷口處理和諮詢服務,例如疾病治療計劃的性質(外科醫生所提供的手術類型)、術後傷口和引流護理、術後併發症處理、術後淋巴水腫護理和教育、簡介入院和出院方案。 如有需要,可安排到位於司徒拔道的香港港安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如正電子及電腦掃描,和活組織檢驗、外科手術(乳房保留及重建術、前哨淋巴結組織化驗和乳房再造術),放射治療(電療)、化學治療(化療)等。

  • 再配合經驗豐富的乳腺專科醫生作臨床檢查診斷,檢查結果更為準確。
  • 「首先要講明的是,絕大多數的乳房疼痛都來自良性病因,也就是說,並非由於乳癌所引起,」黃裕閔分析,疼痛的感覺可能是壓痛、尖銳刺痛、灼熱痛感或是緊繃脹痛等。
  • 哺乳時最常見的乳房硬塊感是由於乳汁淤積,甚至已經造成乳腺炎等感染問題。
  • 現時較普遍的乳癌外科手術為「全乳切除術」和「局部保留術」,兩者的目的都是清除乳房的惡性腫瘤,以達到治療和阻止擴散的目的。
  • 我們希望患者除了能戰勝疾病,亦能盡快恢復日常生活。
  • (五)於平安樓三樓設立乳癌關懷室,由乳癌關懷護理師提供病友相關資源及醫療諮詢與休憩的空間,另有乳癌志工提供陪伴及經驗分享。
  • 新界東醫院聯網整形外科專科醫生譚亦媛表示,醫生討論病人治療方針的效率提高,縮短病人來回醫院時間,復康路較容易走。

另外,我們亦為市民大眾定期舉辦健康講座,加強他們對乳癌的認識。 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乳房外科醫師黃裕閔表示,近年來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名,許多人經常因為認識的親朋好友罹患乳癌,而感到這個疾病離自己並不算遠。 乳房磁振造影(MRI)沒有幅射線,利用線圈形成的磁場共振氫原子成像,影像的解析度很高;而且經由連續的序列重組也可以提供很好的立體感。 看起來似乎解決了乳房攝影沒有立體感的缺點,也補足了超音波解析度較低的漏洞。 但是接受乳房磁振造影需要抽血、注射顯影劑,而且檢查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很長,就算是沒有密閉空間恐懼症的一般人,要趴在檢查室的「隧道」裡半小時以上,其實也不是太舒服。 一般建議婦女在35歲開始,每年接受乳房超聲波檢查;而在40歲開始,每兩年接受乳房X光造影。

乳腺外科醫生: 乳腺外科乳腺感染

良性乳腺病變可歸納為三大類:第一類不增加患乳癌風險如單純囊腫(俗稱水囊)和良性鈣化等;第二類會輕微增加患乳癌風險,如複雜纖維腺瘤;至於第三類則會顯著增加患乳癌風險,例如非典型導管增生。 乳房保健及治療中心於2003年成立,目的為婦女提供乳房健康普查、診斷、治療至手術後護理的一站式服務。 聖德肋撒醫院致力為市民提供與時並進的優質醫療服務。 新成立的乳腺診斷治療中心於2010年1月開始投入服務,秉承過往服務大眾的精神,我們的醫護人員將提供優質的一站式乳腺檢查、諮詢、診斷及治療等服務。 外科醫師黃致旻指出,乳癌初期的徵兆其實並不明顯,最需要注意的症狀就是在乳房發現不會痛的硬塊。 而她也建議3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務必安排乳房超音波篩檢,及早發現病症才能儘早進行治療。

提供這些資訊都能帶來醫師評估乳頭分泌物是否為異常的一些線索。 簡單來說,若兩側乳頭多個孔洞都出現如乳汁般的白色分泌物,比較不會是乳癌引起的;但單側乳房的單個孔洞出現太過清澈,清清如水的分泌物,或血色、咖啡色的分泌物,就比較需要擔心。 詳細解說,請看「乳頭出現分泌物,到底正不正常?」及「乳頭流出血狀分泌物 – 乳突瘤」兩篇。 但摸到硬塊時,卻會因為「這硬塊又不會痛」而放著不檢查,直到硬塊變大,乳癌變嚴重才就醫。 請注意,絕多數的乳癌腫塊都不會痛,而是以硬塊表現。 假使發現乳房或腋下有「不曾消失的硬塊感」,即使月經結束了硬塊感仍然在,務必要趕緊面對。

乳腺外科醫生: 預約諮詢

可利用洗澡時,面對鏡子,兩手下垂,仔細看看兩邊乳房,大小是否一致(但需了解有些女性的乳房可能天生就大小不一),兩邊是否對稱。 週期性疼痛與女性荷爾蒙有強烈相關,因此通常在懷孕或停經後(都是女性荷爾蒙減少的時期),疼痛明顯減緩甚至消失,但有些女性停經後若補充荷爾蒙,則這些疼痛有可能再度發生。 如接乳房X光造影或乳房超聲波檢查,可於2-3個工作天知道結果。 如為細胞活組織抽樣化驗,可於2-3個工作天內知道結果。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係公立醫院,以上各個醫生已經有清晰既分工/崗位,情況就好似富士康做iPhone啲女工咁,你入得嗰條輸送帶(嗰間公立醫院),就係由嗰組女工(醫生)做㗎喇。 但問題係邊間廠房(公立醫院)手工好啲,邊一條輸送帶(邊一組醫生)快手啲條隊短啲(快啲做手術),呢啲係可以打聽返黎。 仲有,你揸住封轉介信,都唔好走去條輸送帶中間(臨床腫瘤科)度排吖,浪費自己時間,排到你先至發覺要由頭係輸送帶前(外科醫生)再排過。 總括而言,乳腺病變並不一定等於乳癌,但定期乳房檢查是有效偵查乳癌的方法,女性亦應留意自己身體發出的警號,及早發現並接受適切的治療。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8年公佈的數據,乳癌是香港女性十大癌症之首,每年有4000多宗新增個案,相比於80年代每年700多宗,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而乳腺病變是乳房組織的變異,除了惡性病變例如癌症之外,也有種類繁多的良性乳腺病變。

乳腺外科醫生: 乳房外科診所 (銅鑼灣)

本中心致力為婦女提供由乳房健康普查、診斷、治療至手術後輔導及指導的一站式服務。 待觀察,半年後也就今年3月我又去復診,黃醫師建議我做那個磁核共振(自費)。 當時心情也和版媽一樣很擔心是壞東西,還好檢查後確診是良性乳腺瘤,總算一顆懸的心可以放下來。 過去乳科病人需奔波不同醫院,接受各類服務,新界東醫院聯網乳科中心新成立後終能集中不同跨專科服務,病人統一於北區醫院專科門診診所接受診治。 該中心去年9月底分階段運作,設有9間診症室和護士分流診所,提供診斷、治療以至術後跟進。 本中心的醫療團隊由一群具豐富經驗的專家組成,包括乳腺外科醫生、腫瘤科專家、放射治療科醫生、整形外科醫生、物理治療師、心理輔導員和專職護士等。

乳腺外科醫生

,到了45歲以上後,每兩年還要加做一次乳房攝影篩檢。 當有做定期篩檢時,比較能在乳癌發展的早期就發現乳癌,患者很可能還在乳癌零期或一期。 當等到出現症狀才去就醫檢查的話,萬一被確診為乳癌,常常已經是乳癌第二期以上囉。 每月乳房自我檢查並非要自我診斷,而是要自我關心乳房有沒有異樣,重要的還是每年定期給乳房外科看診,接受乳房健康檢查。 本中心定期舉辦研討會及工作坊,交流治療乳癌的最新方法,不少海外專家亦會獲邀。

乳腺外科醫生: 乳癌病徵:

2016年分別獲中山醫科大學香港校友會、社團診所醫生協會聘為學術顧問。 2017年轉為私人執業,並獲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聘任為名譽醫學顧問醫生。 乳房及內分泌外科已經成為外科專科中的一個分科。 於診斷、檢查、手術治療及治理患有乳房及內分泌外科疾病的病人上,有了迅速和持續的發展。 乳房及內分泌外科中心致力為病人提供高水準的醫療服務,本中心外科醫生主要對患有乳腺、 甲狀腺、 副甲狀腺、 腎上腺、胰腺和其他腸道內分泌疾病的病人, 提供專業診斷和治療。 乳腺外科手術常用於治療乳腺疾病,一般用三重評估方法:包括臨床檢查,乳房造影和細胞組織學評估,來診斷乳癌或良性病變,如乳頭狀瘤,葉狀腫瘤,非典型性導管增生,纖維瘤或膿腫感染。

  • 曾接受過乳房手術的病人,除了傷疤的癒合過程會感覺疼痛,有不少人在術後的許多年後,仍感覺到手術部位的疼痛。
  • 現為新界西聯網唯一提供乳腺專科門診服務之診所。
  • 2017年轉為私人執業,並獲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聘任為名譽醫學顧問醫生。
  • 看起來似乎解決了乳房攝影沒有立體感的缺點,也補足了超音波解析度較低的漏洞。

為照顧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大部份治療和護理均在香港港安醫院—荃灣內進行,並由醫生協調,病人可免受周車勞頓之苦,亦無須長期輪候。 事實上,由舒適的輔導室至檢驗地點,院內各項設施均以體貼病人的需要作優先考慮。 按病人需要,提供術前和術後服務,包括檢查、教育、輔導服務、評估、介紹入院與出院方案、術後傷口和引流處理、術後併發症處理、術後淋巴水腫護理和上肢運動教育。 乳腺外科專科團隊除進行國際級乳癌手術外,同時亦關顧病人得知患乳癌訊息時的惶恐,提供術前心理輔導及支援。

乳腺外科醫生: 檢查頸部、鎖骨上方

如果冇晒錢保險包唔晒而裝修爛尾,就返去公立醫院埋尾囉。 乳癌乃香港婦女頭號之癌症,確診乳癌的年齡中位數為58歲,以累計風險作計算,每14人就有1人會患上乳癌。 而近年患上乳癌之患者越見年輕化,乳癌個案都發生在40-59歲的女性身上,而本港最年輕患者不足25歲。 由於正確的乳房健康知識對於預防及對抗乳癌十分重要,因此本中心會提供相關資訊及教育,積極推廣乳房健康。 “到现在为止做了200多场科普讲座,并被评为福建省十佳科学传播人物。

此外,鄭醫生亦兼任香港大學醫學院外科部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部的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香港醫學乳房外科手術中心擁有專業醫生為每一個患者治療,抱著為患者排憂解難的強烈責任心對待每一次咨詢、診療,讓我們幫你解決你最急切的問題。 及後加入瑪麗醫院乳腺外科工作,2008年至2012年先後於養和醫院、東華醫院、瑪麗醫院、廣華醫院、律敦治醫院完成高級外科訓練。 2012年完成外科專科訓練,取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FRCS]、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FCSHK)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FHKAM]。 2005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取得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MBBS)。 2005年至2006年先後於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完成實習。

乳腺外科醫生: 乳房疼痛相關檢查

本中心能提供多門專科會診服務,從多角度考慮和分析病人的治療方案,加上中心大部份專家為女性,有助減少不必要的尷尬。 同時,院內配備各項先進儀器,可提供各項快速而準確的診斷服務和最新的治療方法,為病人提供一站式的綜合性服務。 本中心提供綜合性的乳房健康服務,由掃瞄、臨床檢測和診斷,以至治療、輔導和治療後護理等,均一一照顧到。 一般女性若發現乳部有硬塊、往往認為不重要或者害怕切除乳房 ,耽誤了治癒機會。

乳腺外科醫生

這可能是來自於表淺的細小感覺神經在手術時被切斷,後續所引起的局部麻痛感。 外科醫生可能會專注其中一科,如有些專長為移植手術,隨時準備將捐贈者的器官移植到接收者體內。 其他外科醫生可能另有專長,如創傷外科、乳腺外科、結腸外科或血管外科等。 除乳房超聲波檢查和乳房X光造影外,如有需要,病人亦可以在荃灣港安接受電腦掃瞄或磁力共振檢查,本中心會作妥善安排。

乳腺外科醫生: 香港乳房科女醫生 │乳癌 │乳房手術

如果有懷疑,應盡快約見醫生,接受進一步檢驗以確診病情。 定期檢查乳房,有助及發現早期(尤其零期至一期)乳癌,以提高治癒率和生存率。 乳腺外科醫生 先進治療:包括乳房保留及重建術、前哨淋巴結組織化驗和乳房再造術),也提供放射治療(電療)、化學治療(化療)、荷爾蒙治療和標靶治療。

在2007至2010年期間,莊醫生擔任東區醫院乳房及甲狀腺外科手術團隊主管。 在他的領導下,該團隊研發了使用放射物導引進行隱性乳腺腫塊切除術,以取代傳統的鈎針定位乳房切除手術﹔以及提出採用電腦斷層造影導引進行聚焦式副甲狀腺切除術。 作為外科專科醫生,莊醫生現時主要的興趣範疇是乳房及甲狀腺相關手術。 乳腺外科醫生 莊秀民醫生畢業於香港大學,由2005年開始在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外科部接受培訓。 作為公共醫療機構的外科專科醫生,莊醫生最擅長的手術是內窺鏡及腹腔鏡,他在很多外科場景中都能熟練施行各式腹腔鏡手術。 隨後他到瑪麗醫院,在韋霖教授指導下進一步作頭頸部重建手術的專科堷訓。

乳腺外科醫生: 查詢熱線

鄭醫生於2014年被委任聯合醫院及九龍東聯網乳科中心的外科副顧問醫生。 她在聯合醫院完成全外科訓練後, 在2011年獲得香港外科醫學院全外科專科資格 (普通外科),同年並予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獲得同樣專科資格。 鑑於香港乳癌個案不斷上升,本院於1999年11月成立乳房護理中心,至今已為逾6,000名婦女提供服務。

乳腺外科醫生: 檢查乳房怕遇到男醫師?「全女醫」乳房特別門診不再害羞!醫:經期後多自摸

在完全健康的正常人中,通常也只有自費使用於有做過隆乳或因置放植入物無法接受乳房攝影的人,補足一般乳房超音波可能無法篩檢出來的早期乳癌病灶。 在生育年齡階段有許多乳房問題困擾的族群中,常見的乳房良性腫瘤、乳腺炎、乳房疼痛,超音波都是很方便的鑑別診斷工具。 另外對於乳腺組織較為緻密的亞洲女性來說,確實也有一小部分的乳癌是沒辦法在乳房攝影下被看到的;所以我們也會建議30歲以上女性接受一年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可以讓檢查和保護更加滴水不漏。 現時較普遍的乳癌外科手術為「全乳切除術」和「局部保留術」,兩者的目的都是清除乳房的惡性腫瘤,以達到治療和阻止擴散的目的。

乳腺外科醫生: 女性每月要自我檢查一次!乳房超音波、X光攝影…各項檢查的費用比較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並邀請各專科醫師撰稿,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只要免費註冊會員就能使用整合診所、藥局等醫療機構的地圖資訊,便捷的搜尋功能,是您的就醫好幫手。 60歲的何女士廿年前患乳癌,前年出現復康者常見的上肢水腫,但覆診的醫院未有相關治療,感到徬徨。 直至去年在這新乳科中心接受淋巴水腫治療,獲悉心照顧,和醫護關係如同親人。

乳腺外科醫生: 外科專科

而乳房是私密部位,不少女性尷尬怕給男醫師檢查,亞東醫院開辦「全女醫」乳房門診,讓妳不再羞羞講。 若是有特別明顯的疼痛區域,且醫師感覺到異常的腫塊或皮膚增厚,妳可能會需要做乳房的X光檢查來評估異常的區域,過程中會將乳房擠壓以獲得兩張不同角度的X光片,擠壓的過程可能會有些疼痛。 簡單來說,乳房攝影和乳房超音波在原理上完全不同,適合的族群、病灶也完全不同,所以是無法互相被取代的兩種檢查。 乳房攝影是非常有效率的乳癌篩檢工具,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40至45歲以上女性,每兩年一次免費的乳房攝影檢查;原理是利用適當的擠壓和擺位,再透過放射線成像,把我們立體的乳房變成數張平面的照片。

由35歲開始,除接受醫生檢查外,宜每一至兩年接受乳房超聲波或乳房X光造影檢查。 透過乳房檢查計劃、三重評估方案或檢查,及早識別潛在新症,服務包括乳房檢查 / 乳房X光造影 / 乳房超聲波檢查(兩側/ 單側)/ 乳房活組織檢驗 / 乳房磁力共振掃描。 情況就好似裝修咁,唔係太高要求嘅,就揀個好既個判頭(外科醫生)得㗎喇,佢地通常有哂自己班底(放射科/麻醉科/病理科/臨床腫瘤科),自然會叫你去邊度邊度。

在香港,乳癌是女性最普遍患上的癌症,它同時是第三位癌病殺手。 據估計,每十七名香港婦女中,就有一名在一生中有機會患上乳癌。 不過,及早發現有助拯救性命,以審慎起見,所有婦女應該正確地關注她們的乳房,最好是由富經驗的醫生檢查。 由經驗豐富且專業的乳病專家和護理團隊,加上先進儀器,為婦女提供最齊全的綜合式乳房健康服務。 乳腺外科醫生 常見的手術方法包括乳房切除術(全乳切除),保留乳房術(局部切除)和乳房切除及重建術。 由於是癌症,患者通常需要同時進行腋下淋巴手術,如前哨淋巴結活檢或腋窩淋巴結清掃。

倘若您發現患上乳癌,要勇敢面對,積極尋求適當的治療,我們携手與您和家人渡過抗癌的日子,使您完全康復及繼續享受健康人生。 “有时医生特意去强调病情,一些患者会放大疾病的严重性,显得过于焦虑,如果有意地轻描淡写,对方可能会觉得医生对自己不重视。 相比其他外科手术,乳腺手术对于体力要求相对低一些,她们不仅给外科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也能更好地满足女患者的需求。 乳腺癌已成为欧美国家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也居高不下,中国乳腺癌发病率每年约增长3%! 在京、津、沪等大中城市”乳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外科治疗在乳腺癌局部治疗中地位显著。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