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現時看似充滿鄉郊感覺的洪水橋,未來人口會不斷膨脹。 即使撇除了日後由「洪水橋站」延伸出來改劃,單計「#LYOS」附近的用地,實情也有不同程度的轉變,除了有更多人口遷入外,也對「#LYOS」的景觀產生隱憂,尤其樓盤以南。 兩幅地均由新世界發展,分別在2007年及2011年批出補地價4.92億及2.4億元,每呎地價分別2,050元及3,000元呎。 其中「溱林」在2013年率先推售,為一手新例後的第三個新盤,樓盤由11座組成,合共提供236個單位,當時首批開50個單位,折算平均呎價9058元。 截至2020年10月止,樓盤入場價位約750萬元,屋苑平均呎價則為13,800元。 「#LYOS」,英文意思「Live Your Own 洪水橋發展潛力 Style」,地盤呈長直形,分層「1A及1B座」面向「洪福邨」、「1C座」則而向「洪志路」,前方為「石埗村」;「2A及2B座」則朝河道方向。

  • 現在已經進入規劃程序的「洪水橋新發展區」,位於新界西北的天水圍與屯門兩個新市鎮之間,西鐵、輕鐵、三號幹線與港深西部通道貫穿其中。
  • )是香港的其中一個計劃中的新發展區,位於新界元朗區的西南部,大約是洪水橋、厦村及橋頭圍一帶,即天水圍新市鎮的西南面,元朗新市鎮以西,屯門新市鎮以北。
  • 香港地少人多,無論哪一區即將有新盤落成開售,都會立即成為市場焦點,紛紛討論新盤的投資價值,如該區的社區配套、交通規劃、其他值得入手的筍盤及日後發展潛力等。
  • 屯門至赤鱲角繞道已開始興建,屆時由洪水橋出發,經該新道路前往北大嶼山,再經港珠澳大橋前往珠海及澳門,同樣方便。
  • 港鐵項目及工程拓展總監包立聲指,屯馬綫洪水橋站將位處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市中心,為居民提供連繫香港各區的鐵路服務,以配合新發展區的運輸需求,亦將有助釋放車站周邊地區的發展潛力;在推展項目的過程中,港鐵會繼續與社區保持緊密溝通。
  • 另外,以後由屯門市中心乘坐的士或者自駕來往機場僅需時約15分鐘,比目前約半小時的車程縮短一半。

吳偉光亦提到,屯門區亦有其他多元化的購物選擇,例如屯門市廣場及Vcity,如喜歡烹飪的話,又可以到馳名的三聖海鮮街,選購新鮮生猛海鮮;至於想親親大自然的話,也可以到區內郊遊打卡熱點,如大欖千島湖及菠蘿山遠足。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洪水橋發展潛力: 北部都會區成最大後盾?

若希望借取新按保,則未必能獲取提前成交的現金回贈,因為提前成交的時間跟物業落成期仍有一段距離,變相未必符合新按保門檻,自己必須取捨。 兩房單位同樣分布於22柱,合共有88個單位,但其可比性相對大一點。 由於間隔條件接近均等,故揀樓時應該由方位入手,先剔走自己未必鐘情的方位,然後按自己可負擔的價格排序。

洪水橋發展潛力

故此,居於由私人發展商持有之土地上的居民,隨時面臨收地逼遷的威脅。 於2015年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活動仍在進行期間,田心新村部分地段的業主榮捷發展有限公司,於7月中要求房東於8月10日前清空所有單位,村民也飽受南亞裔人士的滋擾。 2019年,計劃改名為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同年9月,土木工程拓展署完成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與鄰近地區環保運輸服務可行性研究,認為自動捷運系統、環保巴士系統及現代化電車比較可行。 其中自動捷運系統最快,從泥圍站至流浮山站需時13分鐘,初步預算建造成本約400億至450億港元。 第三階段公眾參與完結後,政府參照公眾人士提出的意見,於2016年9月5日發佈經修訂的建議發展大綱圖。

洪水橋發展潛力: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 – 第一期發展(第一階段工程)及第二期發展

為落實規劃意念,當局未來整合土地招標時,將首次透過收緊地契條款,列明發展項目面向街道的地面,須強制設置地舖,並將一樓平台移後作戶外咖啡室等用途,以營造街道活力。 針對區內現時190公頃的「棕地」,政府除預留土地整合現有的棕地作業,遷入多層樓宇,亦會仔細研究如何安置現有棕地使用者。 在2017年的施政報告中,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洪水橋新發展區將作為試點,探討以多層工業樓宇或其他有效使用土地模式整合棕地作業,以釋放棕地作發展用途。 洪水橋發展潛力 而受拆遷影響的居民,政府將以「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進行收地,受影響村民可原區上樓安置或獲發特惠補償金,當局已在洪福邨旁預留土地作原區安置,料提供1,800個單位。

洪水橋發展潛力

此外,洪水橋新發展區會提供一系列文娛和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 整個新發展區亦會設有連貫的行人和休憩用地網絡,以建立一個優質及可持續的生活、工作和營商環境,並能便捷地前往附近已發展地區。 基於洪水橋的獨特策略性位置,新發展區將提供大量空間作辦公室、零售、酒店及特殊工業等經濟用途,以應付新界西北對經濟用地日益增加的需求,並成為整個新界西北地區的「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 新鴻基地產旗下的屯門大型住宅項目NOVO LAND,一共分6期發展,去年推出1A及1B期時大受歡迎,更成為2022年全年的新盤票王,以逾2萬票累沽1,546伙,項目受歡迎程度可謂毋庸置疑。 全新的第2期亦正部署開售,全期一共提供1,658伙,間隔涵蓋一房至四房,而率先登場的2B期則提供2座物業,以Arreso命名,分為Arreso第1A、1B,以及Arreso第2座,涉及729伙,主打一房及兩房戶型,實用面積介乎277至1,429方呎。

洪水橋發展潛力: 社區聯繫

除了讓市民多一個出行選擇外,洪水橋站項目亦有助改善區內的路面交通情況,減低廢氣、噪音及碳排放等。 而車站設計亦會融入不同的環保及可持續發展元素,為乘客帶來低碳體驗。 除了讓市民多一個出行選擇外,洪水橋站項目亦有助改善區內的路面交通情況,減低廢氣及碳排放等。 而車站設計亦會融入不同的環保及可持續發展元素,為乘客帶來低碳乘車體驗。 於2013年政府公佈洪水橋新發展區的初步發展大綱圖時,顯示五條需清拆的村落全為非原居民村,而所有原居民村則不受影響;而在公眾參與的過程中,非原居民的待遇和意見也不被重視,在公眾參與期限完結後才安排居民會。

洪水橋發展潛力

就此,政府應考慮將洪水橋升級成新界西北的全新CBD,藉此改善新界西北人口嚴重居職分離的問題。 按目前政府擬訂的「明日大嶼」規劃,政府將首先發展交椅洲人工島,餘下喜靈洲等部份則未有定案,發展遙遙無期。 觀乎「明日大嶼」首期發展,交椅洲人工島只有道路及鐵路各一連接新界地區,所有交椅洲以外的新界居民如要前往這個CBD,必須透過欣澳至大嶼山的連接道路、鐵路前往,故當通勤人數若過多,此處或會成為另一交通樽頸。 洪水橋及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是本港未來房屋供應的主要來源,政府十年前曾就洪水橋發展進行研究,當時涉及四百五十公頃土地,但之後一直未有落實發展,直至近年政府面對土地荒,需要覓地建屋,政府始重新研究洪水橋發展。 透過整體規劃及發展,洪水橋新發展區將改造大範圍現時被用作棕地作業的荒廢農地,成為香港的新一代新市鎮,以更有效地使用土地及改善居住及營商環境。 有關新發展區亦會促進本港的經濟增長,拓展成為新界西北的「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

洪水橋發展潛力: 洪水橋。厦村 – 新發展區

洪水橋新發展區聯村關注組成員何開發認為,政府此舉只保障原居民,不保障非原居民,違反了基本法第三章二十九條「香港居民的住宅和其他房屋不受侵犯」。 洪水橋第13區現已建成公屋洪福邨,為新發展區內首個落成公屋,設有9幢樓高17至24層的住宅樓宇及一座單層商場。 停車場大樓樓高3層,其中1層專為社會福利設施而設,包括1所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和1所中度弱智人士宿舍,於2015年年中落成。 2021年9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星島日報》專訪時透露,會因應中央提出深化前海深港合作區的改革方案和需考慮如何與深圳協同發展,將發展區內預留的部分商業用地改作住宅用途。 油塘「朗譽」首批開出了128個單位,即供平均呎價17,938元,開放式單位折算414萬元,又能否抵銷了長樓花期的缺陷?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一期發展(即前期工程第一及第二期和第一階段工程)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的詳細設計已於2017年分階段展開,目標是於2025年竣工。 現時區內雖然未有購物商場、電影院等商業配套及圖書館、體育館、大會堂、游泳池等文娛康樂設施,但基本民生所需如街市、超市、餐廳、藥房等都一應俱全;選擇搭乘輕鐵前往配套較為齊全的天水圍或元朗,車程都不過10至15分鐘。 上述預計關鍵日期,是受到買賣合約所允許的任何延期所規限的。 如果延長,洪水橋至屯門一段路線就會和西鐵線平行,造成資源重疊。 除非預料該段西鐵線會超出負荷,否則不應興建該段平行線路。 另新地及新世界也是洪水橋的主要地主,有熟悉區內情況的人士指,兩大地產商在區內,估計各持有最少100萬平方呎農地等候發展。

洪水橋發展潛力: 空間廣闊 景觀開揚

再者,屯門西繞道等道路開通後,交通網絡可望進一步擴大完善,日後屯門與深圳、廣州、中山、珠海、澳門等周邊將可連成一小時生活圈,變身大灣區內其中一個重要樞紐。 香港市區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少,即使有新住宅供應,多為單幢或只有數幢的中小型項目,而屋苑本身及周邊的配套發展亦受侷限;因此近年發展潛力已逐漸轉移至較偏遠的新界區,如香港西部的屯門及東涌等地。 至於所謂的「較偏遠」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若從機場、港珠澳大橋及大灣區的角度看,屯門及掃管笏一帶非但不偏遠,反而是起了香港西部經濟走廊的重要作用,假以時日,大灣區內一小時生活圈的優勢將會全面展現。

洪水橋發展潛力

在位處北方的新界西北和新界北尋找有潛力的區域,進行新發展區式的高密度、集約而宜居式的發展,是最能滿足上一篇文章所述的三個條件,可行而合理的發展方向。 雖然政府於2017年開展了11號幹線的可行性研究,但預料該道路最快到2036年才能通車,加上無法直達市區核心地段,疏導交通的效益依然存疑。 洪水橋發展潛力 純粹按景觀及方位劃分,望向不同方位的單位,也應該採取「揀細不揀大」的策略。

洪水橋發展潛力: 項目顧問:

在落實所有發展後,新發展區將容納約21.8萬人,當中包括新增人口約17.6萬人。 新區將有助改善天水圍新市鎮公私營房屋組合及設施提供的不均情況。 擬建的洪水橋站將坐落於現時屯馬綫天水圍站及兆康站之間,將服務洪水橋 / 厦村新發展區及鄰近地區的居民。

洪水橋發展潛力

洪水橋發展計劃的第三階段公眾参與於2015年6月16日展開,收集市民對「建議發展大綱圖」的意見。 經發展局修訂後,青山公路以南的地段被剔出新發展區,但因發展密度有所上調,仍可提供近六萬個單位。 洪水橋的發展定位修訂成新界西北的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新發展區商業用途包括辦公室、酒店及零售,總樓面面積多達200萬平方米,規模相等於現時中環甲級寫字樓商業總面面積,亦有近350萬平方米用作工業及特殊工業的樓面面積。 新發展區總共可提供15萬個就業機會,包括零售餐飲、辦公室、工業、企業及科技園、物流設施、港口後勤及社區服務,以紓緩洪水橋、屯門及天水圍居民跨區就業的需要,亦避免商業活動和就業機會,過度集中在市區。 新發展區將首次增闢4條商店街,以期扭轉昔日新市鎮私人屋苑商場林立但街道了無生氣的情況。

洪水橋發展潛力: 單位中可剔走「1B座L室」及「2B座L室」

我們委託的顧問公司現正就洪水橋站項目的建造工程及鐵路營運詳細審視,包括噪音、空氣質素、景觀和視覺等各方面的潛在影響,有需要時提出相關緩解措施,盡量減低項目對附近環境可能構成的影響,以符合相關法例的要求。 現時由洪水橋 / 厦村新發展區位置往返屯馬綫天水圍站及兆康站需依賴路面交通接駁。 當洪水橋站落成啟用後, 居民經鐵路前往該兩個鐵路站預計分別只需約 4 分鐘。 此外,由洪水橋站經屯馬綫連接東鐵綫過海段至會展站及金鐘站則預計分別只需約41及43分鐘,居民及就業人士將可經洪水橋站接駁貫通香港、九龍及新界的鐵路網絡,大大節省出行時間。

在此情況下,整個新界西部地區將成內地人的中轉站和消費後花園,當區居民的利益,通通都置身事外了。 事實上,多年前的《鐵路發展策略》,以及在2012年就該發展策略進行檢討的《我們未來的鐵路》公眾諮詢裡,也曾經提出發展「港深機場鐵路」,當中亦建議設立支線連接洪水橋和前海,可見洪水橋發展跟前海金融服務區,有著「一脈相承」的概念。 洪水橋發展潛力 位於屯馬綫的元朗站項目,料為北部都會區第一個推出的鐵路沿線樓花項目,力爭成為「北部都會區」頭炮鐵路盤,設六座物業,合共提供1,870個住宅單… 團體批評,當局以「斬件」形式為「明日大嶼」做環評,有淡化積累的環境影響之嫌。 團體又指,「北部都會區」已有至少433公頃快熟棕地,當中100公頃更是閒置土地,政府須優先規劃並善用,釋放大量土地潛力,以助持續增加房屋供應,無須硬推「明日大嶼」。

洪水橋發展潛力: 洪水橋具有地理優勢

自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021年10月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時提到「北部都會區」這個新發展概念,市場旋即高度關注新界北的樓市發展,發展商亦把握機會,推出中低密度兼環境清幽的優質物業。 洪水橋發展潛力 此外,恒基更於發展區內持有約六百四十萬方呎土地,據恒基年報顯示,該公司於洪水橋新發展區及古洞南所擁有約六十三萬方呎土地,被政府以現金補償約四億二千二百萬收回作公共用途,扣除上述已被政府收回的土地,該公司現於洪水橋新發展區仍擁有約六百四十萬方呎土地。 不難發現,若按這個模式發展,香港南部未來仍為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 《香港2030+》提及的都會商業核心區,是指透過於東大嶼人工島中建設全新的CBD、並與傳統港島CBD及九龍東CBD組成一個龐大的商業核心;即是說,東大嶼CBD的定位為市區核心的延伸,藉以發展優質辦公室,希望鞏固維港兩岸CBD的優勢。 另外,房屋委員會建築小組本周五開會討論在洪水橋進行公屋第一、二及三期發展計劃,預計可提供逾四千個公屋單位。 洪水橋低密度屋苑,環境優越舒適,間隔四正實用,3房1套連天台,罕有放盤;單位裝修新穎企理,景觀開揚,受惠日後區內大型基建及發展具升值潛力。

洪水橋發展潛力: 提供更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務

NOVO LAND其中一大賣點,便是擁有完善交通網絡,項目享有雙鐵路站優勢,住戶只需乘搭專線小巴或者巴士,便可直達港鐵屯門及兆康站,瞬間連接各個鐵路樞紐及多個CBD,駕車的住戶亦可以經屯赤隧道,前往國際機場及港珠澳大,僅20分鐘車程。 美聯物業高級區域營業董事吳偉光亦表示,因屯門受惠於「北部都會區」的布局,往返內地亦十分方便,鄰近的洪水橋將發展成新界西北的「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加上近期中港全面開關,兩地人才流動增加,屯門一帶的住屋需求亦水漲船高,升值潛力更會節節上升。 洪水橋有潛力發展為香港長遠房屋供應的來源,政府10年前已有洪水橋發展大綱,當時拓展署與規劃署合作,研究洪水橋500公頃範圍內的發展價值,並定位為「樞紐市鎮」,因地利上鄰近跨境的深港西部通道,亦可貫通市區的西鐵綫,可配合中港兩地日益頻繁的商業及社區活動。 當時人口預計容納16萬,其中10萬居於鐵路沿線的中、高密度房屋。 此外,其鄰近前海的地理位置更是有利CBD發展的關鍵之一。

Similar Posts